兵地融合
一場跨越兵地的暖心救助
“您父親已經到達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你們放心吧。”9月26日上午9點55分,石河子市東城街道51社區鳳凰嘉苑小區居民馬剛接到了該社區疫情防控指揮長楊帥的電話。
馬剛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他連聲感激地說:“好的好的,我們知道了。這次真的太謝謝你們了。謝謝!”
馬剛的父親馬忠華今年70歲了,住在沙灣市烏蘭烏蘇鎮皇宮村。因患有惡性腫瘤淋巴癌,他每個月都要到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住院進行靶向治療。
受疫情影響,老人已經連續兩個月耽擱了治療,病情反復。家住石河子市的馬剛,聽父親說病痛加重了,內心十分焦急。
9月23日,在聯系到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就診時間和床位后,馬剛將自己面臨的困難上報給了社區。“當時,我想申請出趟門,自己開車接我父親到醫院就醫。”馬剛告訴記者。
楊帥接到馬剛的申請后,第一時間和馬剛做了電話溝通,詳細了解了他父親的身體狀況。楊帥向馬剛告知了當前疫情管控下的就醫要求,安撫了他的焦慮情緒,隨后把馬剛的請求報告到街道。
在得到東城街道領導的肯定回復后,楊帥開始與社區書記、主任商量救助方案。幾經考慮,他們確定,由烏蘭烏蘇鎮將馬忠華送到卡點,社區派出車輛到卡點接人,然后將馬忠華送往醫院。
“在疫情管控下,社區這個方案很穩妥。”馬剛在接到社區電話后,立即聯系了父親和烏蘭烏蘇鎮。烏蘭烏蘇鎮也第一時間為馬忠華開具了外出就醫證明。
9月26日早晨,一場跨越兩地的暖心救助開啟。
9點,馬忠華坐上了烏蘭烏蘇鎮為他準備的車輛,前往石河子市卡點;
9點15分,鳳凰嘉苑小區派出車輛,社區主任從小區出發;
9點35分,鳳凰嘉苑小區派出的車輛到達卡點,接到馬忠華;
9點50分,馬忠華到達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入院就診。
馬忠華到達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揮手告別。(鳳凰嘉苑小區提供)
馬忠華終于能繼續接受治療,這讓他和他的家人萬分感激。馬剛說:“剛剛和父親打電話時,他一再說,很感謝我們社區的領導,并叮囑我,讓我有機會好好謝謝他們。”
楊帥告訴記者:“老人會在醫院接受為期三天的治療。等老人出院后,我們還會聯系烏蘭烏蘇鎮,將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責任編輯:楊倩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