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乃國之根本、民之命脈。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2021年,兵團糧食產量達280.88萬噸,創歷史新高,較2012年增長53.9%;糧食單產達到624公斤,穩居全國前列;人均糧食占有量創新高,達到863公斤。兵團以穩糧保供、增產增收為主線,強化耕地保護、穩定生產能力,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量品質,加大政策扶持、增強發展動力,多措并舉為確保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事實表明,糧食安全,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特別是在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風險挑戰的當下,保障糧食安全更是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最大底氣。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必須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責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兵團貢獻。
心懷“國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自覺重視糧食安全。農業是兵團的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也是兵團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新疆,兵團幾乎是糧食生產和先進生產力的代名詞:新疆每3畝耕地中就有1畝是兵團開墾的;新疆糧食產量的19.9%、油料產量的30%、甜菜產量的44.5%,都來自兵團。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新疆和兵團時指出,兵團農業機械化程度高,農業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條件好,在糧棉油、果蔬生產等方面優勢明顯,要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我們要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充分發揮先進生產力示范區的功能和作用,因地制宜發展優勢農產品、壯大優勢產業,促進農牧業綠色高效發展,在鞏固提升中再塑兵團農業新優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的兵團貢獻。
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護航糧食增產豐收。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2021年,兵團糧食播種面積450.20萬畝,比上年增加60.36萬畝,創5年來的新高。這得益于兵團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大力實施藏糧于地戰略,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促進種植面積和耕地地力實現顯著提升。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關鍵在科技。只有解決好“如何種好地”這一問題,農業根基才能更穩,發展底氣才能更足。2021年,兵團糧食單產624公斤,六師奇臺農場冬小麥最高單產858.72公斤,創全疆小麥單產最高紀錄,這都是兵團堅持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的結果。從研發推廣優良品種和保護種質資源,到提升農機裝備質量,用科技創新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就能使糧食生產在節本增效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糧食安全責任須臾不可松。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續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系統籌謀、協同發力,兵團就必能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