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為兵團科技發展作出“天業”貢獻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研究,突出原創,鼓勵自由探索。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深謀遠慮,一系列新戰略高瞻遠矚,一系列新舉措求真務實,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天業集團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勇攀科技高峰、爭當創新先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一是完善創新體系,提升創新效能。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各種力量協同發揮作用,才能讓創新事業行穩致遠。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天業集團從創建起,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企業的整體發展,建立了全國第一家工農業一體化循環經濟化工園區,并將科技創新工作貫穿企業發展全過程,以“創新+發展”“創新+生產”“創新+安全”“創新+環保”“創新+管理”等發展理念帶動了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們將加大天業集團擁有的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多個國家級省級科研平臺的支持力度,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相結合三位一體的創新體系化建設,在多學科多領域深化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浙江大學、石河子大學等數十個高等院所的合作,升級“企業牽頭、優勢互補、共同攻關”的“政產學研用”模式,發揮天業集團創新工程研究院的科學引領、技術攻關、創新人才培養的作用,打造“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化應用”一體化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推動兵團氯堿化工和煤化工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高速度的發展。
二是強化創新主體,提高創新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自主創新都是我們發展壯大的根本。天業集團從農業節水滴灌到氯堿化工,從現代煤化工到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環環相扣,科技創新不斷推進,先后承擔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50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申請專利1000余項,部分技術改變和引領了行業發展。未來,我們要乘著黨的二十大的浩蕩東風,進一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準確把握市場和技術創新方向,瞄準國際國內領先技術,積極承擔國家和兵團、師市重大科技項目,勇闖創新“無人區”,重點突破和解決一批制約行業和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一批氯堿化工、現代煤化工、石油化工耦合綠色新技術、新工藝的轉化應用,跑出中國創新的“加速度”。
三是狠抓創新隊伍,激發創新活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在天業集團發展歷程中,我們始終高度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支持各方面人才為企業發展建功立業。錨定“千億級集團”目標,我們比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更加重視人才,更加需要加快高質量人才引進。在人才引進方面,將大力實施更加開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對行業高水平戰略性科學家,實施柔性引進策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人才培養方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促交流、倡競技”四措并舉,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和能工巧匠,以技能培訓、技能大賽和“傳幫帶”為載體,開設各類大師工作室、創新工作室、專家工作室,大力培養國家級、兵團級技能大師和新時代“工匠苗子”。在人才使用方面,提供良好的平臺和發展空間,按照“組織統籌+個人意愿+專業對口”的原則,健全人才庫、專家庫,讓各類人才發展有空間、成長有機會、晉升有通道。在人才激勵方面,構建以“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和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讓科技人才心無旁騖搞研究、技能人才一心一意鉆研技術,全力為國家和兵團工業發展作貢獻。
光榮激勵著我們,夢想召喚著我們,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天業集團15000名員工將一步一個腳印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于成效,把科技創新、人才支撐、綠色低碳放在企業高質量發展重要位置,更加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堅定的決心、信心、恒心和強大的志氣、骨氣、底氣,擼起袖子加油干,風雨無阻向前行,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張藝馨 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