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
花甲之年獻余熱 助人為樂顯擔當
“不論我身在何處,不管年齡多大,只要組織需要,我就是疫情防控戰線的一分子。”這是一名退休老干部的真心獨白,他也是全縣數以千計的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員,他的名字叫孫賢榮,今年60歲,是原沙雅縣計劃生育委員會退休干部。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孫賢榮時刻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主動請纓成為了一名社區志愿者,盡情奉獻余熱,不計報酬,不論前程命運,舍身為轄區居民排憂解難,儼然一抹不落的夕陽紅,溫暖著居民群眾的心。
“媽媽,你聽,‘大圣爺爺’已經叫我們做核酸了。” 10月8日,在沙雅鎮康泰社區居民高倩的家里,一家人正在慌忙地穿衣服,為下樓做核酸做準備。高女士女兒口中的“大圣爺爺”正是孫賢榮。現在是早上七點半,孫賢榮已經和志愿者一起,協助醫護人員架好了桌椅板凳,拉起了功能區域,正拿著大喇叭喊居民下樓做核酸。這樣的場景,社區的居民已經習以為常了,很多居民開玩笑地說:“叫醒我們的不是錢,也不是陽光,而是’大圣爺爺‘叫我們下樓做核酸。”
沙雅縣沙雅鎮康泰社區居民高倩說:“孫叔叔比較幽默,對我們也很負責,我們有困難就找他幫忙,最重要的是他還有一支老年服務隊,和’孫大圣‘一樣,有困難他基本都可以解決。”
居民高倩口中的“老年服務隊”不是別的,正是孫賢榮自己津津樂道的大事情。在開展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每當遇到特殊的人群和事項,或者在特定的時間節點,志愿者的數量無法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怎么打破這個局面,社區的志愿者隊伍中有一些是從各個單位抽調的干部,有一些是社區的工作人員,都是身兼數職。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想到了身邊的退休老干部們是一個可以利用的群體,可怎么動員、怎么組織,起初他也一頭霧水。索性先從他的大舅子“練手”,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竟然很容易就同意了。
“我覺得他做的這些事情很有范,很好,很正能量,沒有什么理由讓我不同意,我是老年志愿服務隊最早的隊員。”沙雅縣沙雅鎮康泰社區居民洪訓貴半開玩笑地說道。
首次成功后,他拉著小舅子主動和一些退休老干部交流聯系,化身樓棟長、單元長、宣傳員走家串戶,敲門走訪入戶給居民和老干部做工作。一番下來,社區的志愿者數量增加了。“社區的干部和醫護人員很辛苦,他們做大事,我們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孫賢榮和老年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在每棟樓張貼通告、通知,向廣大居民宣傳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勸導居民們不外出、不聚集、不信謠,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沙雅縣沙雅鎮康泰社區干部吳超說:“孫大爺和其他的大爺做工作很細致,很認真,社區的居民誰家沒水了,哪家沒電了,哪位老人缺藥了,誰家小孩生病了,他們都一清二楚。面多眾多的志愿服務工作,他們做得很好,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康泰社區居民艾合買提·賽麥提由于身體殘疾,在生活中多有不便。孫賢榮了解到情況后,主動負責起艾合買提·賽麥提的生活起居,并配合醫護人員上門為他進行核酸檢測工作。有一次半夜,艾合買提·賽麥提打電話告訴他,家中的慢性病藥品吃完了,但感覺自己血壓有點高。孫賢榮在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從床上爬起來,拿著自己的降壓藥,就往艾合買提·賽麥提家里趕,及時給他降了血壓。就這樣,一來二去,雖然沒有大是大非、大起大落,但樁樁件件的小事讓兩人成了好朋友。受孫賢榮的影響,艾合買提·賽麥提也發揮自身所長,為殘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受到大家好評。
沙雅縣沙雅鎮康泰社區居民艾合買提·賽麥提說:“很感動,非常感謝孫大哥,沒有他沒人給我做飯,沒人操心我的生活,他是共產黨的好干部,我的好大哥。”
他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用言行感染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正能量。每當大家擔心“孫大爺”的身體時,他總是一本正經地說:“我已是六旬的老人,不能為社會作大的貢獻,但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何嘗不是一種鍛煉呢,何嘗不是老有所為呢。”他展示出了一個老黨員的光輝形象。受他的影響,社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志愿者隊伍里去,他們和孫賢榮一道沖鋒一線,服務群眾,成為了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沙雅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記者 程磊)
責任編輯:克迪爾亞·庫爾班 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