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
河南援疆醫療隊:優化流程 給患者一顆“定心丸”
“醫生,我已經通過微信小程序申報了出院,什么時候可以出院?”10月30日,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C艙,面對患者的詢問,河南援疆醫療隊信息組成員王志遠耐心向患者解答。
王志遠來自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河南援疆醫療隊擔任醫療組聯絡員工作,同時參與信息組工作,負責培訓出院信息研判小組成員。出院信息研判小組由來自河南6家醫院的22名醫務工作者組成,主要負責優化出院流程,對符合出院條件的患者進行科學及時研判,實現快速周轉。
方艙醫院實行批量化進出,通過觀察和實踐,王志遠和出院信息研判小組的同事們發現解除隔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每日推送的大量核酸結果為陰性的患者名單中要先找出河南援疆醫療隊負責的C艙所有病區的患者,并準確收集患者出院后的住址信息,再進行名單比對,這一過程不僅要投入大量的醫務人力,而且會加大醫患接觸的頻次,患者在方艙醫院內滯留時間延長,不利于有效快速出艙。
河南援疆醫療隊醫療組組長李樹軍提出由患者主動申報出院:C艙12個病區,每個區的患者查到自己連續2次陰性核酸時,即可在每日12時至20時微信掃各病區的二維碼,利用微信小程序申報出院。
從掃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到填寫身份信息,上傳核酸陰性證明,全過程不到3分鐘。各病區的信息員匯總信息,梳理出串區掃碼的信息,再排除不符合條件的信息,導出后統一進行匯總上報,確保在每日24時前完成次日出院患者的信息申報。對于老年人等操作手機不熟練的患者,有志愿者或醫務人員幫忙填寫,做到應出盡出,不漏一人。
王志遠在方艙內工作。河南援疆醫療隊提供
“科學的申報方式和高效的出院研判流程,使患者出艙的速度大大提高。簡單明了的操作方式和明確的出艙規則,減少了患者的焦慮情緒,清楚自己什么時候出艙,相當于給患者一顆‘定心丸’。”王志遠說,出院信息研判小組還專門制定了預案,當出現降溫和雨雪天氣,務必做好出艙人員與車輛的對接,不能讓出艙患者在室外長時間等待。
出艙程序有條不紊,背后是研判的準確性和收集信息及時性。為了排除上傳信息中的假陰性,確保信息的真實性,C艙12個病區的每一名信息員都要登錄核酸查驗系統,反復對患者上傳的核酸結果進行復核。來自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季偉濤擔任出院信息研判小組組長,負責匯總收集各病區的出院信息并及時上報。信息員將次日出院的名單及時反饋到艙內,讓艙內的隊友能夠快速準確地安排相關工作,提升了艙內工作效率。具備出艙條件的患者立即研判出艙,有疑問的積極查找原因,同時核對CT值,向患者解答無法出艙的原因。
季偉濤在艙外進行出院研判。河南援疆醫療隊提供
在培訓信息員時,王志遠反復告訴大家:盡早出院是每一位患者所希望的,有的患者在申報后發現出院名單中沒有自己的名字,情緒難免有些波動。這時候艙內和艙外的信息組成員聯動核實后,一定要非常耐心地去和患者解釋原因,“我們不僅要給患者‘定心丸’,還要讓患者感到舒心和安心。”
責任編輯:劉芳 李媛媛